5月31日早上九点,36岁的郑乐燕躺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细胞成分办公室的病床上,随着血细胞分离机转动,血液顺着管子缓缓在机器和人体之间流动。四个小时后,这一份造血干细胞被紧急送往广西南宁,用于挽救一位11岁男孩的生命。捐献者郑乐燕也成为我省第134位成功配对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全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第7358例捐赠者。

(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看望正在捐献的郑乐燕)
毫不犹豫的一次决定
郑乐燕来自浙江温州,目前是乐山市宁格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。十几岁时,郑乐燕从家乡来到四川乐山开始做生意。在忙于工作的同时,郑乐燕也一直热心于参加公益活动。十多年的时间里,她不仅参与公益捐资助学,也曾多次捐献血液、血小板,血液样品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。
2017年4月18日,郑乐燕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通知电话,她的血样与广西南宁一名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的11岁男孩血样相匹配,需要配合进行进一步检测。
收到通知的郑乐燕没有丝毫的犹豫便做出了捐赠的决定,立即从乐山赶往成都。她知道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成功率极低,她的这次决定,可能是受捐赠者唯一的希望。
经历了前前后后一年的检测和等待,2018年5月27日,郑乐燕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接受了捐赠前的第一次动员针,使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,便于后日造血干细胞的采集。

(郑乐燕在医院接受动员针)
自己先做表率,让更多人参与这一行动
“我这几天了解到,我是四川省第一百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全国的第七千多位。这个数量相对于需要得到帮助的患者,真的太少。”郑乐燕说。

这次参与捐献,陪同而来的还有她的闺蜜。郑乐燕表示,丈夫和身边的朋友同事都非常支持她,虽然平日里工作很忙,但出发前公司的股东高管将工作接下,让她能够放心完成此次捐献。

(郑乐燕展示捐献荣誉证书)
通过郑乐燕的闺蜜了解到,郑乐燕一直都热心于公益事业,也希望用积极的心态带动周围的人,郑乐燕表示:“原本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但是了解并亲身经历过后,发现这并没有让人难以忍受。通过这次捐献,我也想以自身作表率,让更多人能够加入这个行列,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”
虽然半个月内都无法回到工作岗位,但郑乐燕仍然认为这是一件必须而且值得去做的事。“我的一点爱心,能够拯救一个生命,为什么不去做呢?”郑乐燕说。
31日下午,郑乐燕与闺蜜又完成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登记。分别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第183317位、183318位志愿者。
成都商报四川名医董子意